梅森瓷器专家微信号

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英国和法国瓷器制作历史和风格的区别,英国早早开始制作实用的硬质瓷,而法国还在制作华贵的软质瓷。法国瓷器的风格完全按照巴洛克、洛可可等艺术风格变化,而英国更倾向于模仿亚洲。这篇文章就会揭晓为什么英法瓷器会有这么大的区别,讨论一些有趣的恩主制,瓷器制作流程与市场,英国人是抄袭狂,以及最终回归到本源——工业革命与生产力。这两篇文章读完之后,你大概就会了解英法古董瓷器的根本区别。

No.1

瓷厂的所有制

法国:

同样辉煌的英法瓷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?因为法国输出的是精英的生活方式奢侈品,而这种与宫廷、艺术相关的方式是与恩主制密不可分的。

上篇文章我说过恩主制在这非常重要。也就是说,各种顶级艺术家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不断输出艺术设计与风尚的同时,背后是有皇家工厂在支持。他们不用在意生活的维持,设计制作成本会不会太高,有没有人消费。只要足够精致华美,就有皇家工厂兜底购买。类比的话,类似于今天CHANEL收购的各种法国老牌设计工作室,好传承他们的技艺。如果用郭德纲的话说就是:没有君子不养艺人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_
_
_
_
_

选了几件赛弗尔

那法王又是什么样的人才?举整个欧洲之力都未必能与法国一战,凡尔赛内什么东西不是极尽穷奢极欲之实。所以从设计师到工匠,都不用担心没饭吃,只要拼命做就是。因此他们设计出来的东西需要迎合的只是少数贵族阶级的审美,而并非大众。

英国:

于是我们可看到,法国的赛弗尔属于皇家,欧洲各大瓷厂大都是隶属于统治者,唯独英国没有。英国所有的瓷器工厂都是私人投资生产销售,自负盈亏,将瓷器品牌全部交给市场。最多是在品牌做大做好之后会被女王冠上“royal”或者“crown”这样的荣誉称号镀镀金。这一点是英国瓷器品牌与整个欧洲瓷器品牌最大的区别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_
_
_
_
_
_
_
_
_
_

我选了我很喜欢的英国老字号Chelsea的几件瓷器

作为私人工厂的首先一点就是需要盈利,需要占领市场。英国广大的市场并不是来源于贵族,而是崛起的大量资产阶级。资产阶级的需求和贵族有非常多的不同。美观、简约、耐用、丰富、多样性、性价比,都是资产阶级需求的代名词。

因此英国的瓷器制造商在生产上肯定是追求尽可能的工业化,可控成本,以及多样性。像法国工作室这样不计成本皇家买单的设计是太可能的。我们看到英国瓷器三大发明,骨瓷、奶油色陶器、转印装饰,都是这样追求压缩成本的产物。所以说,如果说法国生产的是艺术品,英国则更多的为商品属性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瓷器的转印

转印技术(transfer print):使用铜版印刷将图案印到纸上,在从纸上转印到瓷器上完成装饰。

No.2

市场化

上面说到法国设计工作室只用和皇家工厂合作,和市场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。而英国工厂制作与合作的方法,就相对复杂一些。英国陶瓷业中的绘图师、设计师、装饰工和瓷器造型师是可流动接单的,不用只服务于一个工厂,他们是独立身份。而瓷器装饰的工作则很大一部分是由瓷器经销商来完成,这点倒是很新奇。同时陶瓷模具也流通贩卖。

英国的瓷厂品牌为了多卖一些自己的产品,着实想破了头。这里就不得不提营销大师Wedgwood本人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Josiah Wedgwood

如果光说他是营销大师其实是不公平的,他是一个非常有天分且刻苦的制瓷人,只不过顺带经商同样也有天分,于是名流千古。我们说的碧玉细炻器就是他一点一点实验配方制作出来的,回归古罗马希腊庄重简约瓷器风格也是他想出来的主意,因为他说当时复杂装饰的瓷器太多了,简洁复古会更吸引眼球。他还想出来很多更妙的点子。比如说设计师定价就是他发明的,他家的同款瓷器价格要比别人贵三倍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他发明的复古碧玉细炻器,深蓝色部分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Wedgwood在伦敦York Street上的第一间展厅

比如说我们说现今的百货商场最初的雏形就是由Wedgwood开始,他创办了展厅,里面可以让贵妇走动流连,更像是现在的画廊。靠摆设布展衬托出他的瓷器,往往摆设稍微一换,瓷器就卖出去了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Wedgwood的Frog Service

他还发明了展览的入场券制度,当时展示的是一套瓷器系列Frog Service,黑褐色的青花变体,绘制着不同的欧洲风景。因为每件瓷器上都绘制着一只绿色的小青蛙而命名。这次的顾客是来自北京的宫廷(虽然具体是谁我没有查到)。北京的宫廷为什么会喜欢这个系列我也没想明白。

No.3

国民计划

虽然说法国依旧是欧洲的中心,全世界贵族都在买法国货,关税再贵都要买。事实上,英国其时正在启用一项国民计划,就是超越法国产品的地位。虽然其时法国也有各种政策保护自己的手工艺超前地位,和培养各种工匠的接班人。但英国走了一条“弯道超车”的路。先从中下层消费者使用的普通商品出发,确立工厂的生产能力和资金积累,再开始开发更多的贵族精品系列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当时法国描述anglomanie (盎格鲁热) 书上的英国绅士画像,英国开始在时尚等各方面输出。

这样计划到后来成功了,从转印到奶油色瓷器到骨瓷(英国制瓷技术的三个成果),被发明出来。英国生产的高端瓷器开始侵占市场,尤其是,当英国还有美洲这么大一个倾销地。可谓是打通了全部市场。由于英国产品的不断增多,法语出现了一个词:anglomanie (盎格鲁热),英国产品开始走向流行。

No.4

英国的仿造能力

所以我们现在再来看英国和法国生产的瓷器,对比感应该会更加强烈一些。其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英国的仿造能力,说难听的就是抄袭(真实)。英国人之间互相抄,抄法国抄荷兰抄中国都很正常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英国制作仿荷兰的Delftware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耳熟能详的英国蓝柳图案

由于在英国人看来,万物皆是生意,所以从开始大量进口中国瓷器的时候,英国人就已经在研究怎样复制中国瓷器的生产线。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瓷器生产与印度的棉布印花生产速度之快,和能够迅速满足市场变化的能力令人非常羡慕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清代外销画中描绘的景德镇瓷器制作流程图之一

中国各个窑口生产瓷器的流水线是紧密而快捷的,拿到设计图生产白瓷,再运到广州十三行加工绘画,时间也就一个月左右。而且熟练的技工很快就掌握欧洲人的审美喜好,不断变化图案迎合市场需求,生产出新式的产品引领潮流。这点在中国的瓷器与印度的棉布印花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。英国人首先想要复制的就是这样的流水线。模仿、积累、再创新,抄袭不叫抄袭,是source of wonder (奇迹的来源)。这话不是我说的,这话是亚当史密斯说的。

No.5

工业革命与生产力

如果究其根本,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区别,从根源上说一定是回归到生产力和工业革命。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源于自然发生,资本的积累和流动,国内海外市场的扩大。加上英国是岛国,海运发达,国土面积又相对少些,交通运输建设得早且快,和连接欧洲内陆的法国区别很大。法国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欧洲国家,缺少原始材料,尤其是煤炭。而且欧洲各国之间关税和运输复杂,在发现英国发展之后,政府鼓励奋起直追。所以概括来说英国的工业革命是无意间的产物,而其后的法国工业革命源于政府规划支持。

英法古董瓷器对比(二)

工艺革命时的英国瓷都Stafford郡

最后:

这篇文章讨论了英法瓷厂的所有制,市场化,与国民计划,到最后的根源工业革命和生产力,有如此大的差异,因此造成了英法瓷器全面的不同。希望大家看完对此能有更深的理解,比心。

梅森瓷器专家微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