▼
你好,我是饭醒了叫我。
之前跟大家聊过被“潜规则”的美杜莎还有一心求子的亨利八世。
今天我们来聊一个“千万不要招惹熊孩子,否则后悔一辈子”的故事(已经猜到谜底的同学请直接阅读第二部分)。
▼
No, I don’t
这个故事要从小爱神丘比特说起。
话说有一天,丘比特拿着“射谁谁恋爱”的弓箭玩耍,正好被路过的太阳神阿波罗看到了,阿波罗训斥丘比特:“小孩子不要玩弓箭,很危险的!”
讲到这里,我就不禁要为阿波罗同学掬一把同情泪,你说说你招惹谁不好,去招惹一个熊孩子,你不知道熊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生物吗?
他们有行动力、破坏力,还有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!而且你惹的这个熊孩子他还有“丘比特之箭”啊!!
果然,丘比特被训斥后很不服气,憋着坏要找阿波罗的麻烦。
正好,这时候阿波罗看上了河神家的女儿达芙妮,丘比特就把能燃起恋爱热情的金剑射向阿波罗,又把让人厌恶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。
▲ 阿波罗
于是阿波罗和达芙妮就玩起了“你来追我啊”的游戏。达芙妮在前边飞奔,阿波罗就苦苦追赶。
眼看就要追上了,前面突然出现一条河,织女,哦不,达芙妮就对着河恳求“我亲爱的父亲,请你救救我吧,请把我藏起来吧,无论变成什么都好。”
河神听见了女儿的请求,立刻把她变成了一颗月桂树。阿波罗亲眼看到女神变成树,悲痛不堪,跪在树下哀悼道:
“虽然你没能成为我的妻子,但是我会永远爱着你。我要用你的枝叶做我的桂冠!”
所以月桂树就成了阿波罗的圣树。后来欧洲文艺界给优胜者头上戴桂冠的典故,就是来源于此。
▼
顷刻之美
其实这个故事有很多艺术家都描绘过,但是我最喜欢的,还是贝尼尼的这个:
▲ 《阿波罗和达芙妮》贝尼尼
你看,这个雕塑定格的瞬间,像不像剧情快到高潮的时候,导演突然喊了个“卡”?
这就是贝尼尼高明的地方——他抓住了整个故事最激发人想象力的一刻。
这种时刻其实有一个专业名词,叫包孕性顷刻,听起来很拗口,其实就是一种瞬间的艺术。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点穴大法,点一下,人就定住了。
这是莱辛在《拉奥孔》中提出的一个美学理论,指将内容表达的最丰富,最能激发人想象力的瞬间。
我们回到这个雕像上,在这个雕像中,贝尼尼表现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时的一瞬间。
在这个瞬间,达芙妮开始变成月桂树,她行走如飞的腿幻化为树干植入大地,飘动的头发和伸展的手指缝中长出了树叶,即使是她最柔软的双乳也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。
她侧着头,眼睛斜视,目光由惊恐变为麻木,具有使人怜悯的美感。阿波罗眼睁睁地看着达芙妮变成了月桂树,神情由惊讶转为悲伤,却无力挽回。
这个瞬间之前是两个人的追逐,这个瞬间之后是达芙妮完全变成月桂树,我们在这个瞬间仿佛看到了两个人奔跑的姿势,又能想象达芙妮变成月桂树的模样。
可以说,这个瞬间调动了观赏者的想象力,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的各种情感体验使得整个艺术作品更为完整。
▼
瞬间即永恒
包孕性顷刻这个理论,其实早就广泛应用在艺术领域。
比如,被称为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像。
▲ 《胜利女神像》
在这个雕塑中,艺术家选择了胜利女神即将振翅高飞的那一刻。我们可以看到,女神的右脚已经迈出,双翅张开,身上的衣褶也明显表现出即将高飞时的随风摆动。
通过这种描绘,每个欣赏者都能体会到女神即将飞翔的美妙瞬间。
还有随时迎接战斗的《大卫》,即将抛出铁饼的《掷铁饼者》,露出神秘微笑的《蒙娜丽莎》……
这些作品都抓住了故事的“顷刻”之美,留给了观赏者足够的想象空间。
在这个“顷刻”,我们越看下去,就越能想象出更多的东西。
我们越想到更多的东西,也就越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些。
通过对这个瞬间的理解和想象,我们从有限的形式里,感受到了超越形式的无限意味。
理解了这个瞬间,我们就知道了永恒。所以说瞬间即永恒,就像我们的照片就是瞬间的永恒。
生命这么短,我只要当下;故事那么长,我只爱这一瞬。
艺术家伟大的地方,就在于他们抓住了“顷刻”之美,并将最美的瞬间凝结下来。让千百年后的我们,依然能感受到故事精彩的脉搏。